《Nature》普通突变细胞何时引爆成“癌症”的新视角
在癌症研究领域,肿瘤发生机制复杂,虽多数细胞携带致癌突变却未发展成癌。研究人员针对此,以视网膜、垂体、肺等为研究对象,探究肿瘤发生相关机制。结果发现总细胞周期时长(Tc)可预测多种肿瘤的转化易感性。这一成果为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。
在癌症研究领域,肿瘤发生机制复杂,虽多数细胞携带致癌突变却未发展成癌。研究人员针对此,以视网膜、垂体、肺等为研究对象,探究肿瘤发生相关机制。结果发现总细胞周期时长(Tc)可预测多种肿瘤的转化易感性。这一成果为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。
真核生物起源之谜一直备受关注,研究人员针对其在阿斯加德古菌(Asgard archaea)中的系统发育位置争议,分析 223 个新的 Asgard 古菌基因组。结果表明真核生物在 Heimdallarchaeia 多样化之前演化,支持了氢假说。这一成果改写了对
大脑是一台永不停歇的动态机器:它能在你睡着时将你唤醒,使你集中注意力,唤起你的记忆,或在你开车时帮助你猛踩刹车。然而,是什么让这种精准性成为可能?大脑如何能在需要时,精确地调高或调低警觉性或抑制性?
5月21日,最新一期国际学术期刊 《nature》线上论文更新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香港大学(2025年首篇)以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最新天文学研究成果。
植树造林是应对气候变化、实现“碳中和”目标的重要自然解决方案。大规模造林不仅通过固碳增汇减缓气候变暖,还通过改变地表反照率、蒸散发等生物物理过程,直接调节近地表气温。之前研究评估全球造林的生物物理反馈效应时,普遍基于当前大气CO₂浓度水平,未考虑未来CO₂浓度
作为一个群体,隐性疾病携带者的健康状况稍差,生育后代的机会也较低。这对智力残疾隐性基因携带者来说是最大的不利因素,反映在学校生涯缩短和无子女人数增加,根据Radboudumc在《Nature》杂志上发表的人类行为研究。是时候重写课本了。
在过去5年的讨论中,我们主要围绕2个话题:一个方向是和流量、内容和运营组织的建设有关,另外一个方向是跟科研转化、科研趋势和如何建立品牌的可信度有关,这两个话题看似比较分裂,今天我尝试着能不能用一个统一的逻辑跟大家探讨一下,我在这里分解成了三个问题:
日前,一份涵盖北上广等一线城市、近31万中年男性(35-50岁)的《男性幸福健康统录》揭示,约63%受访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ED(生理功能障碍)。这意味着,我国至少有3.61亿男性竟成“三秒男”,被迫忍受精力衰退、体能下降、夜间生活质量滑坡等症状。
11月14日,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吕宏君博士以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刊《Nature》(IF=50.5)上发表了题为“Releasing a sugar brake generates sweeter tomato without yield penalty”的研
尤其是两大理科奖项——物理学奖与化学奖的获奖者及研究领域均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,强有力地证明了AI在当今科学领域中的关键作用。
以Ti3C2Tx为代表的二维过渡金属氮化物和碳化物 (MXenes)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,在柔性电子、机电设备和结构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。尽管理论上预测二维Ti3C2Tx的杨氏模量为0.502 TPa,但由于测量非常有限,迄今尚未得到实验证实。
罗彻斯特大学发言人在给《华尔街日报》的一份声明中证实,Dias 不再是罗彻斯特大学的员工,也不再从事与大学有关的任何研究活动,他已被解雇,「在过去的一年里,该大学完成了一项公正而彻底的调查 —— 由一个国内外知名物理学家组成的小组进行 —— 调查了 Dias